当前位置: 首页 篮球 NBA

亚历山大“要犯MVP”争议背后:被简化的天才与被误读的篮球智慧

来源:The Ringer 发布时间:2025-05-24 20:46:21

(原文发表于5月21日,作者为The Ringer网站的Danny Chau,文章内容不代表译者观点)

常规赛的王冠沉重异常。成功带来关注,关注招致审视,那些眼睛既看透你的本质,也看清你的不足。既能将你的最佳特质神化为传奇,也能将你的最差表现简化为负面标签和表情包。

雷霆在短短两年时间内惊人地跃居NBA权力榜顶端时,亚历山大的独特球风已成为主流争议的焦点。当亚历山大收获山呼海啸般“MVP”欢呼声时,“要犯MVP”的指控也随着雷霆向着总冠军的深入追逐而甚嚣尘上。

“在亚历山大获得那些哨声的情况下很难赢球,”森林狼超级巨星爱德华兹去年一月常规赛期间与亚历山大交锋后说道,“要封锁他太难了。比赛任何时刻都不能碰他,所以击败雷霆简直难如登天。那支球队很强,尤其是当他们获得那种判罚时。”

16个月过去,情况并未改变,尽管很多人已经习以为常。“没错,场上充满挫败感,”森林狼主教练克里斯-芬奇在西部决赛G1惨败后,带着厌倦谈论天气般的疲惫说道,“但我们在系列赛开始前就讨论过犯规判罚问题,必须学会将其抛诸脑后,保持专注下一回合的心态。”

这些抱怨可以理解,有时甚至情有可原。但就像大多数被简化为标签的事物一样,这些标签未能触及本质与成因。而亚历山大的案例中,这些疑问恰恰是其球风最迷人的特质。我们讨论的不是联盟公害,而是一位迫使我们从全新角度理解比赛的天才。

西决G1开场不到四分钟,森林狼已累计四次全队犯规。罪魁祸首是?亚历山大一次慵懒的左路突破:他在禁区突然缩小转身半径的同时完全刹停,在拥挤的禁区迫使杰登-麦克丹尼尔斯发生身体接触。哨响!亚历山大摔倒在地,他将双手枕在脑后,或许是两天前抢七大战后的疲惫展示,亦或是宣告这是自己领地的从容姿态,欢迎来到我的地盘。无论这是何种意味,爱德华兹显然不吃这套。当亚历山大躺在地板上时,爱德华兹漫不经心地把球砸向他的膝盖方向。技术犯规!亚历山大再获一次罚球,他甚至无需为此付出任何努力。

亚历山大在西决G1里14罚11中,创下其季后赛单场罚球新高,仅比森林狼全队当晚总罚球数少7次。常规赛期间,亚历山大的罚球出手数仅次于字母哥。某种程度上,这种愤慨是以道德批判为伪装的勉强敬意。詹姆斯-哈登巅峰期始终伴随着“骗犯规”的指责;2006年NBA总决赛的最大争议,正是韦德六场豪取97次罚球的惊人表现。至于亚历山大,不过是这个派系球员的最新化身。

对多数直言不讳的球迷而言,亚历山大的做派与季后赛篮球重拾身体对抗的趋势背道而驰。他频繁扭曲着身体、翻滚倒地,仿佛拥有神秘莫测的哨音护体,总能毫发无损地博得犯规。当西决即将移师明尼阿波利斯的标靶中心进行G3时,“要犯MVP”的嘲讽声必将响彻球馆。

标签是否属实已无关紧要,这已成为联盟对亚历山大的普遍认知,他被视作骗犯规者、投机客、违背竞技道德的球员。但鲜少被提及却同样真实的是:亚历山大如何通过最细微的动作改变球场空间,如何让防守者陷入信心危机,从而彻底扭转比赛走势。这轮西决系列赛本被宣传为新世代分卫的巅峰对决,而首战重拳正是来自那位凭借迷幻运动能力颠覆比赛的球员,只是以我们惯常认知之外的方式。

我反复思索过亚历山大那些蛊惑人心的移动方式,这曾是我上赛季为他撰写长篇特稿的核心主题。确实存在以非常规节奏打球的球员,但那并非亚历山大天赋的真正内核。他能在倾斜的平面上打篮球,这才是他终极的运动天赋:每次持球都行走在失衡边缘却始终维持着平衡。看似失控,实则牢牢掌控方向盘。至于球迷,嘲弄那些不易察觉的特质总是轻而易举。

“我认为历史上我们对‘优秀球员’的定义过于狭隘,”与NBA长期合作的运动科学实验室P3总裁兼研发主管埃里克-莱德多夫表示,“像字母哥、爱德华兹和锡安这类球员永远引人注目,他们凭借惊人的加速能力、蹬地爆发力制造亮点,这些特质总是最容易被识别的。而亚历山大、哈登这类球员,某种程度上也包括东契奇,这些技术精湛的高效球员拥有自己独特的武器库。最顶尖的球员总能找到方法,用自己最锋利的矛攻击对手最脆弱的盾,并持续利用这种优势,我认为亚历山大正属于这个类别。”

运动科学实验室P3在过去十余年评估了1000多名NBA球员,但从未测试过亚历山大。不过仅凭肉眼观察,亚历山大的柔韧性和减速能力在其体型中堪称异类。P3数据库中踝关节灵活度与制动能力最接近的球员通常身高约6英尺(1.83米),而亚历山大身高6尺6寸(1.98米)。“所有球员都会利用身体对抗后撤步,而亚历山大是这方面的大师。”史蒂夫-纳什去年告诉我,“他能精准判断什么是进攻犯规,什么程度的身体对抗不足为虑。这就像一种渐进过程:先造成身体对抗,判断推挤动作的力度,这就够了。当防守球员后撤时,得确保推挤动作不过分,然后从容后撤。”

这种下半身的延展性让亚历山大能像滑冰运动员般划出曲线轨迹,在同等身高下,他保持运球时能让下肢与地板形成近乎平行角度的能力前所未见。篮球是空间的艺术,更是角度运用的学问。亚历山大的身体能达成其他同体型球员无法做到的角度,而当他游走在这种极限边缘时,往往将自己置于受碰撞影响极大的危险位置。稳定性与机动性如同光谱两端,提升其一必然牺牲另一部分,这个法则对汽车、飞机适用,对运动员亦然。“亚历山大借鉴网球滑步的力学原理来减速,通过调整胫骨与踝关节的角度,将脚侧变成制动系统,”去年我曾如此写道,“但网球选手有充足缓冲空间,而亚历山大能在身体接触与空间限制中精确控制滑步时机,使其能无缝衔接回投篮姿势。”这正是亚历山大整个比赛体系的万能钥匙。

这并非是为“要饭MVP”的指控提供铁证。亚历山大确实会放大身体接触,他那种游走于失衡边缘的打法本就容易引发碰撞,相比常规移动方式的球员,身体接触自然更易改变其运动轨迹。但不可否认,他某些反常规动作(尤其空中对抗时)具有先发制人的意图,往往在进攻回合就预判接触点。这种刻意性虽显笨拙且损害声誉,但我想强调的是:亚历山大制造犯规能力的背后,蕴含着比表面所见更精妙的技术与运动天赋。面对森林狼这种以体型和对抗为武器的恐怖防守,亚历山大能让季后赛中防守自己最成功的麦克丹尼尔斯疲于奔命直至犯满离场,本就是战术博弈的组成部分。

NBA的判罚本质上是门诠释艺术(无论优劣),总有些力量会突破裁判视力与判断力的承载极限,文班亚马荒诞的臂展与敏捷即为一例。亚历山大独特的运动学配合其瞬间制动能力,会形成诡异的视线轨迹,甚至产生视错觉。但这不正是伟大运动员的共性吗?超凡运动表现总令人再三回望,模糊现实与想象的界限。仅因亚历山大的运动美学不像爱德华兹那样契合迈克尔-乔丹的经典范式,并不意味着在这不断进化的比赛中他的价值就该被贬低。

我曾提出:若爱德华兹是乔丹的最新门徒,那么亚历山大的最佳球员类比当属诺瓦克-德约科维奇。这是另一位因诡异柔韧性遭人嫉恨的天才,其比赛风格带给对手的心理折磨同样令人窒息。

若要从西决G1中选取一个标志性画面,它发生在第四节还剩7分钟时:兰德尔硬扛着多特这堵人墙杀入禁区,却被多特突然撤椅防守。当兰德尔踉跄倒地时,篮球已快速转移至转换进攻中的亚历山大手中。亚历山大迎着麦克丹尼尔斯使出急转弯突破,后者竭力避免被甩到背后。亚历山大右腿以诡异的40度角触地,随后将身体扭曲成凹形弧线继续蹬地前进。麦克丹尼尔斯仅有轻微身体接触,即一只手搭在亚历山大后背,下肢些许纠缠。亚历山大摔向地板前,竟在滑出底线瞬间完成真正的后仰出手。球进,加罚,不可思议的投篮,更不可思议的身体平衡。

正如亚历山大在这个势不可挡的MVP赛季所展现的特质,无论是否存在犯规,裁判眼中犯规已然成立,而谁都无法否认亚历山大为这一刻付出的努力。

亚历山大将身体柔韧性推向极限,只为打造独树一帜的比赛风格。至于球员、裁判乃至联盟该如何适应他?那本就不是他的课题。“这就是亚历山大的能耐,”纳什说道,“他操纵防守者,诱你咬钩,然后给予致命一击。”

原文:Danny Chau

编译:李太白

热门视频

更多 >>

相关资讯

相关录像

相关集锦

热门TAG